
钢筋+水泥≠文化
文章来源:深圳晚报
田面七老
走进深圳市民引以为自豪的中心公园,我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许多枝繁叶茂的古榕树和老荔枝树不见了,代替它们的是一堵堵用钢筋和水泥修建的黑墙、红墙、黄墙、绿墙……仅仅从深南中路以北,至笔架山公园以南的这半个中心公园的面积中,这样的“墙”就多达三十几处,几乎每走几十米,就遇到一堵。这些庞然大物十分扎眼,与周围公园环境极不和谐。问了许多人,都不知道这些东西是干什么用的,后来有人告诉我们:这叫“文化墙”。
钢筋加上水泥,再冠以“文化”的头衔,就成了“文化墙”,上面只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图画和照片,再贴上些许商业广告和名片,甚至还有一些兜售假发票的手机号码,这就是文化墙的“文化”?我们真的惊诧莫名!不知道这是出自哪位领导或者名家的创意?也不知道这些“文化”缔造者们是否知道什么叫文化?他们自己身上究竟有多少文化?
我们深圳的钢筋水泥建筑已经够多了,成群成片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就是钢筋水泥的森林。中心公园如同是这钢筋水泥森林中的一扇天窗、一个出气口。有人把它比作深圳的“肺”,实在十分贴切!如今这“肺”上,无端地长出许多斑点。修建“文化墙”的人,一定以为:这些斑点就是“美”,所以给它冠以“文化”之美名。但学医的人都知道,肺上有了斑点,那就是病灶。以病灶为美的人,八成他自己就有病!
古树,不仅是一座城市的点缀和景观,也是文化土层深厚的象征,同时还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它对这座城市历代主政者的政绩,也是忠实的记录。所以,中国古代就有西安黄帝陵的千年古柏、曲阜的孔林、杭州的苏堤杨和白堤柳,以及众多历史文化名城的汉柏、唐松、晋槐、宋杏……树因人传,人因树传,无不显示那个地方的文化沉积。毁弃它们,便是毁弃文化。以钢筋水泥来代替文化,不仅是对文化的无知,而且也是对文化的破坏。
稍有一点常识的都知道,钢筋加水泥,既不能代表文化,也不等同于现代化。呼吁公园的管理者,以及它的上级主管部门,要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认真研究一下深圳市的城市文明建设。为了深圳这座年青城市的肌体健康,也为全体市民的人居环境不受损害,要好好保护深圳的这个“肺”,认真给它清洁一下,不要让那些乱七八糟的所谓“文化”使她生了病。这是我们这些把风烛残年的三分之一放在中心公园里的老人家共同的心愿。